2019年中國鋰電池產業競爭格局全局觀
1鋰電池產業現狀:消費鋰電池需求飽和,動力鋰電池拉動整體產業
鋰離子電池是一種充電電池,它主要依靠鋰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在充放電過程中,Li+在兩個電極之間往返嵌入和脫嵌:充電池時,Li+從正極脫嵌,經過電解質嵌入負極,負極處于富鋰狀態;放電時則相反。一般采用含有鋰元素的材料作為電極的電池,是現代高性能電池的代表。
鋰離子電池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逐步向采用更綠色環保、性能更優的正/負極材料方向研發,到90年代,隨著索尼公司研發出首個商用鋰離子電池以及電子產品的快速發展,對高功率、高能量密度電池的需求增大,鋰離子電池開始成為主流。
2 全球鋰電池行業競爭格局:中、日、韓三足鼎力,松下第一
目前,全球鋰電池行業呈現中、日、韓三足鼎力的格局。根據韓國市場研究公司SNE Research發布的2018年1-9月全球動力鋰電池出貨數據,最新的數據顯示,日本松下的動力鋰電池出貨量為全球動力鋰電池出貨量第一的企業,出貨量達到13.38GWh,而寧德時代緊追其后。對比2018年1-9月全球鋰電池企業動力鋰電池出貨量TOP10和全球鋰電池企業不納入中國電動汽車裝機計算的動力鋰電池出貨量TOP10情況來看,差異較大。主要是因為2016年初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調整,LG化學等外資電池企業都未能進入動力電池目錄,被排除在主流市場外。
綜合兩個排名的情況,全球和中國鋰電池產業競爭梯隊如下所示:國際三大巨頭日本松下、LG化學以及三星SDI;而國內第一梯隊則為寧德時代及比亞迪。
1布局歷程
日本松下在1994年開始研發鋰電池,1998年進入鋰電池消費領域市場,為筆記本電腦提供圓柱電池,2008年開始與全球最大電動汽車企業特斯拉合作并于2014年共建超級電池工廠,當之無愧為目前全球最大的鋰電池企業。韓企LG化學以及三星SDI均在1999年開始布局鋰電池產業,兩家企業都專注提供鋰電產業整套解決方案。
2經營情況
近年來,三大鋰電池巨頭電池業務收入都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日本松下的營收穩定在300億元左右,而三星SDI的能源解決方案銷售額(電池業務收入)同比增速顯著提升。
3產能及產品情況
從產能情況來看,日本松下目前在日、美、中共建造七個動力鋰電池工廠,預計2020年達到52GWh;三星SDI則在韓國、中國及匈牙利布局了汽車動力電池的工廠;LG化學在韓國、中國、波蘭和美國運營著四座電池工廠,計劃到2020年擁有年產110GWh電池的生產能力。
從產品情況來看,日本松下的技術路線主要以圓柱為主,與三星SDI以方形為主不同;在材料供應體系上,松下嚴格管控供應商來源,而三星SDI則采取開放模式。LG化學在技術路線上主要為軟包,正極材料自主供應,隔膜技術則由外部代工。另外,松下與特斯拉合作,是特斯拉電動汽車的專用電芯供應商。
3中國鋰電池行業競爭格局:行業洗牌激烈,向龍頭集中
2018年,中國鋰電池企業數量為93家,較2017年出現下滑,行業洗牌格局劇烈,產業鏈公司迎來一場“大浪淘沙”的篩選。
目前我國鋰電池行業內95%企業為中小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低,主要生產中低端鋰電池產品。2018年6月開始實行的《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通過補貼措施表明了對新能源汽車電池能量密度的更高要求,低端鋰電產能過剩逐步被淘汰。
進一步對比2017-2018年我國動力鋰電池CR5和CR10的裝機量情況來看,我國動力鋰電池市場的集中度已非常高,2018年我國動力鋰電池CR5為74%,CR10達到83%,而CR20更是高達92%,這意味著排名在二十名后的動力鋰電池企業實際上已被邊緣化。
裝機量情況
具體分析2018年我國鋰電池行業裝機量企業結構,寧德時代占了41.19%,裝機量達到23.43GWh,同比增長123%;排在第二的是比亞迪,占了20.09%,裝機量達到11.43GWh,同比增長102.43%;第三名是國軒高科,占5.4%,裝機量為3.07GWh。我國鋰電池行業高端產品之間的競爭主要集中在國內僅有的幾家企業與國外企業之間,屬于壟斷競爭格局。隨著我國政策對鋰電池產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市場份額將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
1經營情況
在營業收入方面,我國四大鋰電池上市公司都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由于比亞迪的業務還包含新能源汽車銷售,因此其營收和研發支出都遠遠高出另外三家企業。
在凈利潤方面,寧德時代的凈利潤保持每年高速增長,而比亞迪和國軒高科在2017年都呈現小幅下滑;值得關注的是,四家企業的銷售毛利率在2017年都呈現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我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正以每年30%的速度在退坡,鋰電池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壓縮。
4鋰電池行業競爭前景:外資入局中國市場,寡頭格局將進一步加強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進程逐步深入,全球各國及重點企業均加大力度發展鋰電池產業動力電池領域,基于新材料和結構的高比能動力電池技術已經成為各國競爭焦點,大力提升目前車用動力電池安全性、壽命、低溫特性,降低成本是產業技術發展的方向。
在美國、日本、歐洲和韓國等國家/地區科技規劃以及重點企業戰略規劃中多次提及新體系結構車用動力電池技術,重點關注高性能電池材料、高性能鋰離子動力電池(致力于壽命、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提升)、高性能電池包、電池管理系統、熱管理、電池標準體系、下一代鋰離子動力電池、鋰金屬電池、電池梯級利用及回收技術、電池生產制造技術及裝備等。
我國鋰電池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很快,在國家科技項目的重點支持下,中國鋰電池行業在動力電池領域的關鍵技術、關鍵材料和產品研究已經取得重大進展。雖然小容量功率型動力鋰電池技術和產品與國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大容量動力鋰電池產業發展已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單體動力電池的特性,已經具備推廣應用的條件。動力鋰電池產業已經進入到產業化建設和推廣應用的關鍵階段,從2018年我國鋰電池上市企業的布局情況來看,寧德時代與外資車企合作,并在德國建設電池生產基地;比亞迪和國軒高科分別在重慶市、青島市開展動力鋰電池項目。
值得留意的一點是,2018年,外資鋰電池企業首次獲得在我國經營的許可,LG化學等外資企業紛紛建廠擴大產能,外資的進入或將使得我國國內鋰電池動力電池領域展開激烈的競爭。
根據瑞士銀行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未來全球鋰電池行業在動力電池領域的需求將會從2018年的93GWh提升至2025年的973GWh。預計到2021年,日本松下、LG 化學以及寧德時代的產能都將超過50GWh,是絕對的增量來源,未來的全球電池市場寡頭格局將進一步加強。